追光 | 这场龙舟赛,为何未开赛就感动了无数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20:00:00    

顶着薄雾笼罩下的滔滔江水

伴着威武雄壮的鼓点与号子

随着岸边“娭毑嬢嬢”们深情的呼唤

一艘艘龙舟如远古巨兽

逆流踏江冲滩而来

这场在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

锦江河上举办的比赛

早在开赛之前

竟然就如此动人

麻阳龙舟为什么未赛先火?

是力与美,也是乡愁

更是铭刻在血脉中的精神传承

在这里,不止看60人中流击水的磅礴气势

更看一桨一板划出的中华文明根魂

【看逆流冲滩】

对于不少麻阳龙舟的划手们来说

奋楫竞渡

在启程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就如同2023年的

江口墟镇石眼潭村龙舟队

他们风雨中历时八个半小时

逆水行舟30公里

方抵达比赛地

而这,在麻阳龙舟队里并不罕见

龙舟在烟水苍茫中破浪前行

仿佛穿越千年时光

吕家坪镇太平溪村龙舟队

则在另一段视频里广为人知

面对更凶险的逆流险滩

他们“冲滩先刹舟 蓄势听喊号”

湍急的江流中

划手们停下桨楫,龙舟蓄势待发

当舟身已经开始随着江流后退时

鼓声起 船桨动

龙舟猛然苏醒

在密集的鼓点与雄浑的号子声中劈波斩浪

花鼓几度响起 舟身数次加速

终于冲滩成功

划者壮怀激烈 观者血脉偾张

外国网友更是惊叹

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猛龙舟

没有之一

滔滔江水之上

不屈的灵魂在怒吼

【看陆地行舟】

水不来就我

我便去就水!

即便自己的家乡在不靠水的山寨

麻阳龙舟的划手们

用身躯推动庞大的龙舟

也要赶赴赛场

这就是属于麻阳的陆地行舟

郭公坪镇紧邻云贵高原边缘

2024年

当地龙舟队徒步百余里地

车辆牵引 肩扛手推

跋山涉水 日夜兼程

和40米长、3吨重的传统龙舟

一起抵达县城

龙舟所达之处

沿途夹道欢迎 万人空巷

脚步丈量的是征途

身体护送的是信仰

【看外嫁女上红】

铁骨铮铮之余

这里亦有柔情万千

麻阳龙舟

不仅有男儿冲滩

更有外嫁女上红

这一习俗起源于一段久远的故事

一支龙舟队在去外地参赛时食物耗尽

体力不支

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向岸上的人讨要

只能大声自报家门

而村里的外嫁女听到娘家人熟悉的乡音

急忙回家翻出腊肉糍粑

送给来自家乡的龙舟队

还解下自己的红头巾

系在娘家人的龙舟上

旧时山高路远 交通不便

对远嫁的闺女来说回家不易

一句“娘家人来了”

分量千斤

如今尽管交通通讯都已很便利

但外嫁女上红的传统依然保留

行动不便的老娭毑

听闻娘家龙舟将要经过

提前几个小时就来到岸边

龙舟队也回赠以丝绸所做的“龙须”

这是外嫁女与娘家人的双向奔赴

“娘家龙舟过 满船皆子侄”

船上满载着热血坚韧

岸边满怀着温情眷顾

【看生生不息】

每年农历四月

就有麻阳人望着河发呆

不懂的人大惊小怪

懂的人知道

他们想“扒龙舟”了

村村有龙舟,户户有划手

麻阳的这一盛景已延续数百年

住在河边的人

“一年不把船桨摸上几把

就觉得这一年没过”

麻阳人水性好 善划舟的特点

也让麻阳成为诸多龙舟世界冠军的诞生地

听闻龙舟赛要举办

他们不远万里回到家乡

为心中那份特别的牵挂与荣誉感征战

一艘麻阳龙舟上

可能有着各种职业、十几个民族

他们如候鸟归巢般

奔赴家乡,奔赴龙舟

不能上舟比赛的人们

便在加油助威中尽自己的一份力气

龙舟往往刚刚靠岸

长长的红绸就从龙头覆盖到了龙尾

麻阳人对龙舟的热情

是不分白日夜晚在空中升腾的焰火

是天还未亮时就在江边等候的期待

是浸在江水里观赛湿透的裤裙

是手里敲打得坑坑洼洼的瓢盆

强大的生命力与传承

在锦江河畔具象化

“借助群众运动的主线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提升我们龙舟的品牌

真正成为长期的赛事”

麻阳县委书记江涛表示

期待能将比赛打造成为龙舟版的“村超”

世事喧嚣纷扰

多少消极需要治愈

那么 来看一场麻阳龙舟吧!

在这里 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竞赛

而是大型城市与现代社会愈发稀缺的

血脉认同 守望相助 激情比拼

是对传统的礼敬

敬家国 敬先贤 敬众生

文化是最绵长的力量

这份力量穿越千年

厚植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记者:郑直、席敏、周勉

图片及视频:树文、程济安、李浪、麻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