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高校开学季,关爱永不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14:25:00    

开学季,又一批年轻面孔将拖着行李箱,在父母不舍的目光中走进大学校园,开启独立生活的第一篇章。这背后,是中国式家庭一道经典的情感课题,如何重新定义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距离?答案或许正藏在辩证法的朴素智慧里,该放手时需放手,该牵手时且牵手。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看,“放手”是孩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必然前提。大学生活本质上是社会化的模拟场,学生需要独自处理学业选择、人际纠纷、时间管理乃至财务规划等一系列挑战。这个过程必然伴随试错,但每一次自主决策,无论结果成败,都是心智成熟的宝贵阶梯。若父母仍事无巨细地远程操控,甚至每日“电话查岗”,实则剥夺了孩子从实践中学习成长的权利,其结果很可能培养出高分但低能、缺乏主见和责任感的“温室花朵”。真正的爱,是相信孩子有能力驾驭自己的风帆,哪怕他会经历风浪。

然而,“放手”绝不等于“撒手”或情感上的疏离。大学阶段青年面临身份认同、学业压力和未来规划的多重焦虑,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安全的情感后盾。这就是“牵手”的价值所在。这里的“牵手”,是情感层面的紧密联结与精神支持。它可以是“常回家看看”那份团聚的温暖,但更常态化的,是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的“情感一线牵”。一次理解性的视频通话,几句微信上的鼓励留言,甚至一份从家乡寄来的特产,都能瞬间跨越地理阻隔,传递家庭的温暖与支持。这种支持的核心在于“倾听”与“信任”,而非“指挥”与“干预”。它让孩子知道,无论外界风雨多大,家永远是港湾,这份安全感是他们勇闯世界的底气。

因此,聪明的父母懂得在这“放”与“牵”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智慧的平衡。这要求父母从生活的包办者转变为成长的见证者、情感的守护者和人生的顾问。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如并行的树木,既各自独立生长,又根脉相连,具体而言,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闯荡,但在孩子寻求建议时给予智慧的参考,在孩子受挫时提供情绪上的接纳和鼓励,在他们取得成就时毫不吝啬地分享喜悦,既尊重了子女作为独立个体的边界,又维系了家庭情感纽带的温度。

对社会而言,数百万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活力。而健康的成长,正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营造一个“放手去飞,牵手相伴”的环境。高校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机制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媒体应更多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让“理性爱、科学爱”成为共识。

归根结底,大学四年的放手,是为了让孩子长出坚强的翅膀;而适时的情感牵手,则是为了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时,心有所依,不畏风雨。这份张弛有度的爱,是父母能馈赠给即将成年子女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晨(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