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上海精神”为指引,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和平发展道路,树立起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水有源,树有根。上合组织的“根”和“魂”,正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这二十字箴言,是上合组织成立之初心所在,是增强上合组织国家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引领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价值追求,是提升上合组织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的思想源泉,具有超越时空的持久生命力。
中国不仅是“上海精神”的首倡者,更是其坚定的践行者。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上合组织峰会,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不断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
去年7月担任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以“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为主题,成功举办100多项重要活动,推动上合组织美好家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即将在天津举行的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将继续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引领上合组织不忘初心,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砥砺前行。
(一)
以互信、互利为合作之基。
回望世纪之交,冷战遗留的对立和割裂尚待弥合。是走向和平发展还是阵营对抗?是选择睦邻友好还是制造动荡?亚欧大陆6个相邻国家作出关键抉择,上海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上合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就是在签署加强边境地区信任与裁军两个重要协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合组织成立后,成员国相继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份纲领性文件,以法律形式将加强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确定下来。
从两个重要协定到两份纲领性文件的跨越,是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理念在生根,是政治互信、相互支持在积聚,是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决心更坚定。
上合组织因互信、互利而生,更因互信、互利而发展壮大。从6个创始成员国,到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覆盖亚欧非三大洲,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4……上合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成立24年来,上合组织各方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扩大利益汇合点,持续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互信、互利催生全新模式。一次次峰会聚首,各国领导人加强政策对话和沟通协调,尊重彼此合理关切,及时化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把稳上合组织发展方向,为弥合全球信任赤字树立了典范。
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优先合作方向。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打击“三股势力”,到举行联合反恐军演、确立各级别会晤机制,从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到构建安全共同体、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上合组织以互信、互利为基,不断拓宽安全合作之路。
“成员国团结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和独特优势,也是各方一点一滴积累互信得来的宝贵成果,需要倍加珍惜和精心呵护。”国际和地区形势越是复杂动荡,上合组织国家越要夯实互信基础。上合组织国家珍视团结,反对干涉,坚定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彼此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地区和平发展的前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
以平等、协商为相处之道。
“‘上海精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是本组织的共同价值,应该倍加珍惜和始终遵循。”
各成员国秉持“上海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不搞封闭排外的小圈子,不打地缘博弈的小算盘,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国与国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始终是国际社会探索与实践的重大课题。从传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智慧,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愿景,“上海精神”蕴含的平等、协商之道,使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的独特气质。它摒弃“强权即公理”的霸权逻辑,超越零和博弈和文明冲突的旧有思维,坚持平等协商,探索出一条新型国际组织发展之路。
上合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认为,上合组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成员国的声音都得到平等倾听,所有成员国努力围坐在一张没有“尖角”的圆桌旁,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寻找共同发展的公分母。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不仅举行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还举行“上合组织+”会议。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再次向世人提供了读懂上合组织成功密码的两个视角。
对内,上合组织坚持各国平等相待,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奉行协商一致原则,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搞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对外,上合组织坚定奉行开放原则,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建设开放包容的“大家庭”,同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发展互利合作。
正因为此,上合组织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国际社会对它的兴趣正在不断增加”“希望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排成了队”“相信这样的组织只会越来越成功”。
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拓展了平等、协商理念辐射的地理空间,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三)
以尊重多样文明促进和谐包容。
“上海精神”的最深厚底蕴,在于坚持文明平等、对话包容,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合共生。
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徽标,以上合组织徽标为主体,源自先秦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云雷纹和夔龙纹环绕四周,寓意充满希望、生生不息。徽标的设计,凝结着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真诚寄望。
“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儒家文化发祥地,习近平主席如是阐释“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生发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上合组织地区不同文明,催生了地区国家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形成了发展各异的经济水平和模式。文明多样性是上合组织的宝贵财富,孕育着上合组织巨大发展潜力。地区国家坚持尊重多样文明、摒弃文明冲突,为各国实现和睦相处、互利共赢、造福人民筑牢文明根基。
“上海精神”致力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上合组织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播撒光明的种子,中亚地区首个鲁班工坊为塔吉克斯坦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上合组织大家庭”青少年在北京共同种下友谊林,旅游年、电影节、联合考古等活动相继举办……地区国家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在科技、教育、艺术、卫生、旅游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回应了人民对丰富精神生活的期待。
文明交流互鉴,从更宏阔视角看,也是对发展经验、现代化路径的共同求索。实现现代化是上合组织国家的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同地区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做彼此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必将丰富人类文明百花园。
(四)
以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繁荣。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上海精神”倡导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强化发展战略对接,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
“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2013年9月7日,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几天后,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自此,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为上合组织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上合组织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增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表示,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以自身行动带动各方走包容发展、互利合作之路。
行动里,有顶层设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等地区国家发展战略和合作倡议对接,努力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加快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创造更多合作增长点,释放区域发展活力。
行动里,有联动发展。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地区国家提供面向亚太的“出海口”,中吉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中塔公路二期将造就“一条新路连两国”……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释放区域合作澎湃动能。
行动里,有人民期待。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打造智慧农业“样板间”,中国绿电点亮哈萨克斯坦南部小城札纳塔斯,乌兹别克斯坦在全国各州试点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中塔合作的数字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满足人民对富足美满生活的期待。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中国同各方围绕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合作领域持续开展务实行动,并将在天津峰会上宣布中方支持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合作的新举措新行动。蓬勃开展的扎实行动,引领上合组织合作焕发新面貌、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各国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
遵循“上海精神”,上合组织不仅致力于区域稳定与繁荣,更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动荡变革交织共振的当下,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发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共同发出上合组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时代强音,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80年前,上合组织地区国家及其人民,历经二战浩劫,付出巨大牺牲,为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作出决定性贡献。在二战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一道,共商成立联合国,共同制定联合国宪章,开启各国共建和平、共谋发展的历史篇章,推动人类文明长足进步。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书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实践新篇。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对联合国“失效”、国际法“失灵”的疑虑有之;信奉“零和博弈”“本国优先”,以丛林法则代替国际准则的企图有之;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以打压遏制别国发展维护自身霸权的行径有之。
秉持“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国家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的重要平台,上合组织正为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磅礴力量。
历史的道路从不平坦,需要精神的力量才能闯关夺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天津峰会为新起点,上合组织将继续以“上海精神”为炬,持续照亮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之路,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发展进步的希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张金峰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