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彰显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力量。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蕴含着“稳”“进”“新”“畅”四个关键字,它们如同打开中国经济密码的四把钥匙,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的发展脉络,既解密当下的稳健态势,更指引未来的进阶方向。
底盘之“稳”:筑牢发展根基。经济发展的“稳”是一切的前提,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底盘稳固性尤为突出。
看就业,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较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6月份更是降至5%,就业市场的逐步改善,让经济发展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
看物价,尽管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有下降,但6月份在连续4个月下降后转涨,同比上涨0.1%,这一积极变化显示出市场供求关系在逐步趋于平衡;
看国际收支,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同期新高,6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9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并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
一组组数据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波动中的坚韧身姿。那份深植于发展肌理的“稳”,不仅是抵御各种风浪的坚实依托,更为后续的持续跃升筑牢根基,彰显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步伐之“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稳住经济大盘的同时,中国经济“进”的步伐坚定有力,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
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经过多年转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需求端同样表现亮眼,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
出口方面,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仍增长2.9%,展现出强大的贸易韧性;
新动能的成长更是“进”的重要体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领跑各行业……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的绿色底色愈发鲜明、低碳特质持续凸显,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同频共振。
动能之“新”:培育发展新优势。今年上半年,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成长,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引人注目,彰显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1至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细分赛道需求持续旺盛,为产业链上游提供了持续增长动力;政策端对“新三样”出口、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方向加大支持,促使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产能释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带动技术密集型领域实现量质双升。
这深刻揭示了新动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新领域培育发展新优势迈出的坚实步伐。
循环之“畅”: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今年以来,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改善。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显示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
新消费领域蓬勃发展,健康、数字消费、养老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为内需增长注入新活力。与此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速推进,要素流动更趋顺畅,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业态,不仅为资金流动开辟新通道,更显著提升了统一大市场的要素配置效率。
这生动诠释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正在蓬勃生长,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彰显出自主增长的深厚潜力。
从“稳”的底盘到“进”的步伐,从“新”的动能到“畅”的循环,这四个关键字让我们看到了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抗压能力和强大韧性。
下半年,相信中国经济必将以乘风之姿,破浪之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稳步前行。
文/靖晓红 黄宗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