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中国电力制钢厂汽锤锻钢。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供图
193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被迫南迁云南。此时,云南当局紧急提出创办钢厂的申请并很快获批。1939年,中国电力制钢厂正式成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钢铁突围战”就此打响。
选址昆明安宁时,工程师们看中的是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和铁矿石储量。没有现成厂房,工人们就自己搭茅草棚;没有进口设备,就拆解报废火车头自制炼钢炉。白天头顶日军空袭警报,夜晚就着油灯调试设备,硬是在荒山野岭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钢厂。
抗战期间,中国电力制钢厂生产的钢材供应了全国30%的军工需求。从1941年至1945年,工厂共生产主产品钢锭、钢材、钢铸件1443.173吨,其中仅钢材品种就有普通低碳钢、优质碳素钢、镍钢、镍铬钢、磁性钢、高速工具钢等。该厂的产品提供给军工系统的第二十一、二十三、五十二、五十三等兵工厂和第五军、战时生产局、国防工程处,以及中央机器厂、耀龙电力公司、云南纺织厂等48家工厂、公司和矿山,为支援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云南和平解放后,昆明市军管会接管电力制钢厂。1950年4月,电力制钢厂电炉恢复生产,为新中国提供急需的钢材。1953年与云南铁厂合并,1955年更名为昆明钢铁厂,昆钢的简称沿用至今。(云南日报 记者陈晓波)